您所在的位置>主页 > 太极文化 > 太极技击 >

崔广博:陈氏太极拳修炼精要--发劲

时间:2016-11-30作者:admin 点击:

  发劲即发力,发放。“发”就是将对方掷放或击打出去,或者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跌倒。这是太极拳修炼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法。常见记载:某某拳家与人交手,一出手即跌人于丈外,以发劲威力之大赞其拳术功夫高超。所以发劲成为衡量太极拳技击水平的重要标志。

  发劲质量的高低由多方面因素决定。发劲技术的修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,根据不同阶段可以分为单练、推手中练、和散手中练三种,这三个阶段的发劲练习有密切的联系。

  发劲可以是棚、捋、挤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八法之中的任意一种,也可以是手、肘、肩、跨、胸、腹、膝、足中的任意一个部位,如果再加上各种步法配合,可谓千变万化,层出不穷。但是“力由脊发”“其根在脚”“主宰于腰”则是不变的宗旨。

  单练

  太极拳修炼初期,基本以拳架为主。其间的发劲练习以拳架中的明显发劲拳势和单势练习为主。拳架中的发劲要在熟练的基础上,猛打、猛踢、猛甩、掩手耾拳呼呼生风,顿足震脚咚咚作响,以求伸筋拔骨、关节开张。单势练习要将掩手耾拳、当头炮、白蛇吐信、侧肩靠、迎门靠、背折靠、三换掌、拗拦肘、顺拦肘、穿心肘等作为主要内容。

  “力由脊发”“主宰于腰”,都说明发劲与腰部的密切关系,所以研究腰部的运动规律,对于发劲的修炼是非常必要的。

  某人修炼拳术功夫达到较高水平时,传统的说法是其人功夫已上身。难道功夫在身外某处,这时才到他身上了吗?不是这样理解,而是说明他的身上练出功夫了。身上哪个部位有功夫?就是腰部的功夫。打入发劲时,腰脊以丹田(小腹、肚脐部位)为中心,根据攻防需要做旋转或折叠(丹田内转)而产生力。如:

  ---单手击打发劲时,腰须左右平面旋转而形成平面圆,如掩手耾拳;

  ---双手向前击打发力时,腰部前后折叠(胸腰折叠)而形成前后立圆,如当头炮;

  ---双手合住劲向左右侧发劲时,腰须左右交替松紧(因人体结构限制,左右运动时,不可能像前后那样胸腰折叠,只能通过摆动幅度不大的左右松紧来完成)而形成左右立圆,如前招、后招。

  以上所述三种,都是正向圆,属于典型的运动方式,若稍稍偏离左右、前后和上下的正向,就可以形成无数的发劲动作。

  发劲求的是集周身之力高度协调而形成的整体力。这个整体力大致由三部分组成:

  ---双腿虚实转换使身体产生位移而产生的力;

  ---腰部以丹田为中心旋转或折叠而产生的力;

  ---上肢屈伸往来而产生的力。

  这三个力能够非常协调而形成一个整体力发放出去,才能产生好的发放效果,这个整体力就是内劲。好的击打发放效果都是以内劲为基础的,所以练就充盈饱满的内劲是修炼太极拳者终生追求的目标。正是因为内劲的重要和难求,才导致不少不知内劲为何物的人把内劲说得既玄妙有神秘,似乎深不可测,高不可攀,直至曲解,自欺欺人,误己误人。这是修炼太极拳的人需要认真注意的,千万不可误入迷宫。

  崔广博,陈正雷大师弟子,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,中国武术七段。

  自幼随祖父崔德中习陈氏太极拳,外祖父侯振田习王堡枪,后于1974年投师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门下,系统学习陈氏拳械,历经四十余载,经师传与体悟,于拳技、拳理和教学诸方面都有较深造诣,长于陈氏太极拳老架、新架、忽龙架与刀枪剑、推手及擒拿技击技巧。勤于笔耕,多次发表文章,如《太极拳散手步法》等近二十篇论文发表于《武林》等武术报刊,《陈氏太极拳修炼精要》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,近年多次举办太极拳讲座,曾协助师父完成《陈氏太极拳械汇宗》等六部专著。

  太极益处

  太极拳,集多门艺术之交融,他中正安舒,轻灵圆活,松柔慢匀,开和有序,刚柔并济。动如行云流水连绵不绝,自然高雅,可心神体会到音乐的韵律、哲学的内涵、美的造型、诗的意境。

  在犹如气血按摩,陆上游泳的高级享受中使疾病消失、促进身心健康,对促进民族心理认同,增强凝聚力,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  作者介绍:

  崔广博,陈正雷太极北京总馆坐馆教练,陈正雷大师弟子,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,中国武术七段。

  自幼随祖父崔德中习陈氏太极拳,外祖父侯振田习王堡枪,后于1974年投师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正雷大师门下,系统学习陈氏拳械,历经四十余载,经师传与体悟,于拳技、拳理和教学诸方面都有较深造诣,长于陈氏太极拳老架、新架、忽龙架与刀枪剑、推手及擒拿技击技巧。

  勤于笔耕,多次发表文章,如《太极拳散手步法》等近二十篇论文发表于《武林》等武术报刊,《陈氏太极拳修炼精要》一书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,近年多次举办太极拳讲座,曾协助师父完成《陈氏太极拳械汇宗》等六部专著。

    本文为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:来自正雷太极书院网http://www.zltjsy.com/tjwh/tjjj/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