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>主页 > 太极文化 > 太极养生 >

心正则拳正,心邪则拳邪

时间:2017-01-10作者:HUI 点击:

  俗话说,“字如其人”、“文如其人”,书法文章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情,甚至人品。抚琴对弈亦能透露和考验一个人的心性修养。以琴棋书画为代表的中国传统艺术,都具有一个普遍的特征,就是其技艺的成就与习练者心性修养有着密切的关联。

  中华武术是中国传统技艺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组成要素,在民国时期,一度被称之为“国术”。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,身负武艺的武者们前仆后继,他们行侠仗义,恩怨分明,路见不平不惜以武犯禁,不断为中国侠文化注入新的血液,为尚武精神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。武艺本身也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化与发展,繁衍出各种大大小小的门派类别,整体上其拳术机理和文化内涵都在不断丰富,将其称之为一门艺术受之无愧。其中,太极拳不论从外形动作还是技击能力上都令人叹为观止。拳谚说:正楷未精,休骤要学草书;拳路没熟,休想迅速神化。可见拳书一理。

  拳术同样符合中国传统艺术的普遍特性,拳术风格就是武术家个人性格在拳术技巧上的体现,同为陈氏太极拳杰出传人的“四大金刚”,拳术风格上也各有所异,但其都是忠厚正直、脚踏实地之人,其心都是“正”的,这是功夫成就的必要条件。

  一般来说,心实的人,打出拳来实在;机敏的人,打出拳来活泼;坚毅的人,打出拳来刚毅;心宽的人,打出拳来舒展;性急的人,打出拳来脆快;性慢的人,打出拳来扎实;好勇斗狠的人,打出拳来风风火火;心术不正的人,打出拳来贼骨溜滑;道德败坏之人,打出拳来必多委琐之态。

  陈正雷老师曾经讲过练拳的三要素,即师资、天资和勤学苦练。入门之后,天资对功夫的进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,天资即悟性,也就是智慧。

  佛家讲戒生定,定生慧。

  大学讲知止而后有定。所谓自天子以至于庶人,一是皆以修身为本,并且指出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”

  我们能够做到正心诚意,有所为而有所不为,则自能达到知止而后有定的境地,增加智慧,在拳术上取得更高的进境;反之,心术不正,天资禀赋必随之减少丧失。中国道教全真龙门正宗第二十一代传人张至顺道长也曾说过:“大道是学于德,有道无德,是道中之魔,终于失败;有德无道,是道中之贤,终于成道。人有德,人的心好,人的德行,能感动天地,你没有那个德,传给你,你也修不成;大道不离德,德是正题。”

  许多人梦想成为拳术高手,挖空心思,或求招式之多,或求不传之秘。殊不知习拳先习德,殊不知大巧若拙。古代先贤早已指出“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”

  心正则拳正,心邪则拳邪也。